文化建设
党群工作
员工天地
【感悟】在困境中实现精神升华——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发布时间:2018-05-05 阅读数:1406 来源: 作者:
分享:

2018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再现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陕北农村七年的生活和成长,在十六七岁这个人格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历练,精神得到升华。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这是习近平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讲到刚插队时的迷茫和后来的转变。习近平在陕北插队的7年正处于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时期,一个黑白颠倒的时期,但在陕北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却在同时期走出了习近平、路遥、史铁生等一批不甘平庸的青年。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繁荣昌盛的时期还是在衰弱的时期,总有那么几个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有那么几个“时事”造化的“英雄”出现,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绵延生息的脊梁所在。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作为同时期插队的年龄最小、插队时间最长的习近平,在艰苦的陕北农村度过了平凡却又不简单的的7年。喜欢读书的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后来村民们回忆,知青们到达村里之后,搬行李的时候发现两个最重的箱子,是习近平的,里面装满了书本,白天要干活,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煤油等灯下看书,涉及范围也非常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学等,读书成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精神食粮。他曾经说:“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他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形式主义者,在插队的几年中,他帮助梁家河村民打井取水、建立沼气池、治理环境,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一年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有了成绩,再加上待人随和,村民们对他印象极好,都愿意相信他、推崇他。

 

习近平把人生最黄金的几年都扎根在了农村,在农村入党,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经过了曲折的少年时代,奋斗的青年时代,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奋斗,本该是青年最浓重的底色。

 

 

 

【党群工作部  杨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