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集团新闻
公司公告
行业动态
工程动态
转作风 提效能
大国匠心 传递真情——写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17-06-21 阅读数:1990 来源: 作者:
分享: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称,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我国品牌战略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将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标志。

    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赋予了中国企业勇立潮头、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与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品牌房地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提高。

    如何实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如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中国建设报社开展了“大国匠心、建造好物”——中国品牌日特别策划活动,从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视角深度剖析大国崛起时代的品牌建设之道。

   破解大国“品牌尴尬”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在世界500强里,我国上榜的企业有将近100多个,但是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中,中国仅有36个品牌上榜。”从事了多年企业形象与品牌管理研究的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郭惠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品牌发展的现状。他告诉记者,全球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产品,品牌都是全球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中国制造”席卷全球的时候,国人更渴望着“中国创造”能够风靡世界。在外交学院副教授高尚涛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要求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的品牌发展却未跟上时代脚步,企业仍存在着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和缺乏诚信意识等严峻问题。他认为,通过设立中国品牌日,国家将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导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中国品牌成为国家的一张“中国名片”,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这是一件利民、利企、利国的好事。”北京市人大代表、首开集团董事长潘利群这样评价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潘利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供给结构上,正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另一方面,在需求结构上,随着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因此,从国家层面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可以从供需两个层面同时着力,助力企业品牌的健康成长,打造世界知名品牌,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又能引导消费需求,建立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心,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质量之魂 存于匠心

    “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我都见过中国建筑。坦率地讲,我国建筑业的主要国际竞争力还是在于成本低、效率高,我们比国外的工人更加勤劳。但如何从一般建筑走向精品建筑,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田杰棠认为,除了低成本和质量稳定外,中国建筑业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提升建筑设计能力和科技水平,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东卫更看重的是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他对记者表示,与世界建筑产业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仍存在着资源消耗较高、劳动生产率不高、建筑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等问题,制约着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亟须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实现建筑业从过去依靠规模数量扩张、低价建造成本、漠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同时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建筑品质法》等法规制度。

    除产品质量外,服务也至关重要。据龙湖集团副总裁袁春介绍,在住宅开发建设领域,外资品牌较少,但在商业、物业管理领域,反而是外资公司更受市场青睐。“从这点来看,目前本土的房地产企业在软性服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人是关键因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中垠地产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张亚峰认为,品位、品质、品牌三者存在辩证关系,只有高品位的“匠人”,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持续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良好口碑,从而打造出好的品牌。“人才培育对于品牌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

    讲好品牌故事

    品牌是声誉,是故事,更是文化。

    郭惠民强调,企业要善于讲故事,特别是品牌背后的价值和文化。故事反映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这些必须能够与广大民众或消费者产生心灵上的呼应,唤起人们对美好追求的向往,从而构建起“共誉感”。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也持有相同看法。她表示,品牌传播的关键是要打动人心。“公益和慈善是特别好的方式。‘一带一路’提倡‘五通’,其中就有民心相通,企业要通过情感的认同来实现品牌的树立。”在师曾志看来,一些中国房企在“走出去”的同时也给当地带去了“中国温情”。例如,碧桂园邀请公益组织在马来西亚开展社会公益慈善行动,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形象,因此,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真诚和尊重融入当地社会,从而树立起中国品牌的正面形象,持续不断地提升中国品牌的美誉度。”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告诉记者,碧桂园成立25年来,把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重要位置,随着企业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走出国门,碧桂园也将把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种种善举带到海外。

   品牌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国家和企业、政府和市场互相配合,将多方力量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引导,形成整合,推动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

    “作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新闻宣传舆论主阵地,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发挥主流媒体平台作用,搭建由‘政、企、研、学、媒’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创新生态圈,开展‘大国匠心’品牌矩阵计划,为优秀品牌鼓与呼。”中国建设报社品牌战略合作部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建设报】